强化法治思维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访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段重利

近年来,西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法治政府建设要求贯穿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优化政务服务的全过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打造西安营商环境品牌,不断深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西安市创新开展的“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写入国家发改委《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白皮书,入选国务院办公厅《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第三方评估发现的创新举措。

依法推进审批制度改革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精心维护。”西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段重利说:“全市行政审批服务系统始终坚持法治思维,依法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我们以政务服务标准化为基础、智能服务信息化为支撑、线上线下一体化为核心,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方面协同推进,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硬举措,不断筑牢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法治化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段重利告诉记者:“好的营商环境一定是依法行政,以法治为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我们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实施行政审批事项清单管理,确保‘清单之外无审批’。先后出台《政务服务标准化管理办法》《全面推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方案》《加强审管联动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工作方案》,确保政务服务部门精准化供给、标准化服务,既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又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

记者了解到,西安市坚持市级统筹、重心下移、权责对等的原则,精准放权赋能,2019年以来,市政府累计取消、下放行政事权118项。市级34个部门21个公共服务机构897项事项对外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实现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政策公开透明、标准逐渐统一、信息技术赋能、服务模式创新,这一系列推进“放管服”改革的“组合拳”,实现了政府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进一步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依法优化政务服务方式

促进改革成果惠及更多企业群众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效,最终要落脚到企业群众的办事体验上,体现在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上。这不仅是政务服务优化提升的不竭动力,也是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的努力方向。

近年来,西安市始终坚持把企业和群众的“关键小事”当做政府部门的“心头大事”,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行”。在深化“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实践中,扎实推进镇(街)、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站)和政务服务驿站标准化建设,积极推动公民个人事项下沉办理,实现了群众90%以上个人办事事项“身边办”。

着眼于降低企业群众办事成本,西安市按照“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改革要求,统筹推进“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围绕公民个人全生命周期,推出“出生”“就业”“终老”等一件事集成改革;围绕机关工作人员职业周期,推出“入职”“退休”一件事集成改革;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推出“开办”“注销”“交房即交证”“水电气暖报装”等一件事集成改革,通过推动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协同办理,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报、一口受理、一网审批、一窗发证、一体管理”,行政效能得到不断提升。

依法开展重点领域改革

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具有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只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才能满足企业群众对政务服务网上办理深度的需求。西安市通过对“一网通办”总门户功能进行迭代升级,实现了264项行政审批事项、121项公共服务事项“掌上可办”,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1.9%。同时,重点建设项目代办服务、“三改一通一落地”等13个特色服务模块全部实现“线上办”,企业群众办事创业更加便捷,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推进与企业发展、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事项“跨省通办”,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各类要素自由流动。西安市先后与“长三角”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沿黄流域城市建立“跨省通办”协作机制,已与全国11个省份27个市区签订“跨省通办”协议,累计办理“跨省通办”事项9755件,企业群众办事不再受地域限制,免去两地跑的麻烦,省时更省心。

下一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进一步夯实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基础,不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打造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务环境,健全完善政务服务政策法规,优化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努力用制度和技术的办法,让市场主体和群众依规办事不求人。